加密货币价格下跌为科技巨头提供理想的招聘机会

  • 随着市场狂热的消退,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初创企业逐渐减少,使他们的高技能工程师成为自由职员。

  • Facebook最近从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Space聘请了一个团队,RBC分析师Zachary Schwartzman表示,这是一种提高公司加密专业知识的方法。

  • JMP证券的Satya Bajpai表示,随着初创企业的合并和科技巨头涉足区块链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收购雇佣”。

 加密货币价格下跌为科技巨头提供理想的招聘机会

lars Hagbarg | 法新社|  Getty Images

两名技术人员在魁北克的比特币采矿工厂工作

加密货币价格下跌意味着一些人失业,但它可能为科技巨头创造一个理想的招聘机会。

一些区块链初创企业,无论拥有多么优秀的工程师团队,都无法完成一个用例,并且在加密货币价格一落千丈之际,更难以为其运营提供资金。因此,其员工正逐渐成为自由职员,这对Facebook等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

根据Cheddar 的一份报告,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最近从初创公司Chainspace中招募了员工。该公司也已向CNBC证实,它已聘请了少数员工,但表示不会收购该公司或其技术。

Chainspace是由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研究人员创建的加密初创公司。其中两位创始人现在被LinkedIn列为Facebook员工。据其网站介绍,该初创公司的重点是通过一个名为“DECODE”的项目“让人们拥有他们的个人数据”。

在上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RBC互联网分析师Zachary Schwartzman强调区块链是对Facebook和其他主要科技公司的威胁。Schwartzman表示,互联网仍处于对公共区块链进行大规模计算模式转变的“萌芽阶段”。他表示,这种转变“可能是Facebook商业模式的长期潜在风险”。

Schwartzman将Facebook的举动归类为“收购雇佣”,这是一个流行的硅谷术语,指的是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只是为了招聘员工。

“从表面上看,似乎Facebook有目的地聘请了与DECODE相关的技术团队。但我们不相信这种情况,”Schwartzman说。“我们的观点是,这只是为了扩大Facebook内部加密团队的专业知识而雇佣的。”

Facebook正在与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试探区块链领域,前PayPal执行官David Marcus负责这项业务。亚马逊,IBM,微软和摩根大通等公司正在研究该技术的使用案例,支持者称这些技术比现有数据系统更透明、更安全。

但就像互联网一样,将其货币化的最佳方式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出来。据JMP Securities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投资银行业务主管Satya Bajpai称,“收购雇佣”为科技巨头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得区块链专家的方法。

“这将需要一段时间,”在早期并购中为区块链公司提供建议的Bajpai说,“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对更多客户的关注,你将看到更多的公开交易和合作带来的雪球效应。”

加密狂热

随着加密货币价格在2017年底创下历史新高,工程师和其他企业家纷纷涌向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当年年底,比特币价格上涨至近20,000美元。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显示,2018年有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可以让这些公司摆脱困境。去年,去年有超过26亿美元用于301家公司的交易。这是2017年完成的区块链和加密交易总量的三倍以上。

但Bajpai表示,时间可能已经耗尽了风险投资的机会。从那以后,比特币的价格暴跌了80%。

即使在融资高峰期,这些公司中的许多公司仍然没有推出真正的产品。以EOS为例,该公司在没有实质产品的情况下,从最初的代币发行中获利40亿美元。这些代币在很大程度上与比特币并驾齐驱。该行业的市值约为1210亿美元,低于高峰期的8000多亿美元。

Bajpai把它比作网络公司的时代。有着令人信服的想法的初创企业能够筹集风险投资资金,但是那些无法证明可持续性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了。

“为了筹集更多资金,他们需要在客户采用率和收入方面取得进展,这是大部分这些公司的不足之处,”Bajpai说。“如果你不这样做,就很难回报你的投资者并要求更多。”

原文:https://www.cnbc.com/2019/02/11/plunge-in-crypto-sets-stage-for-facebook-and-other-tech-giants-to-hire-blockchain-experts.html

编译:优优财经http://uucj.com/article/6951

【本文为优优财经编译整理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的文字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

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优优财经观点,不能作为投资建议,亦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