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更多的是区块链行业的一种呼喊和畅想,以获得政府的关注和支持,STO也是区块链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区块链追求合规化,被更广泛社会群体认可的一个概念化过程。 ”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近期STO的话题炸裂币圈,再谈1CO似乎成为过去式,有人猜测,STO的起因是V神为了挽回ETH价格探底191美元的颓势(今年最高点1389美元),为了再造以太坊的辉煌而提出的新概念。 

其实早在2017年年底,STO的概念便诞生了。STO最早的试验田在美国,在美国注册的公司,STO就是合法的1CO。时隔一年,市场已经构筑了ST的生态雏形,包括发行协议、平台以及法律等等。 

ST是否能造就1CO曾经有过的繁荣景象?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讨论无法造就STO的时代,实实在在的交易却可以。ST还是一个新事物,具体怎么玩没人知道,但是预言总会跑在前边。

哔哔News集结了21位行业大佬(排名不分先后),他们又是如何理解STO的呢?证券型通证的时代真的来了吗?真正的好公司会考虑STO吗?STO又面临哪些阻碍?小伙伴们快来围观吧!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债权ST可能是当下的机会

魏铮(八维资本创始合伙人)

证券型通证比实用型通证高维度的地方在于它的金融属性更强了,它是基于资产内在价值和现金流来评估通证的。 

过去的爱西欧都是股权投资和早期风险投资的逻辑,投资人投100个项目,99个可能都是泡沫,但是传统股权融资是允许这样的误投率的,因为一个独角兽在上市后的回报会弥补其他99个的亏损。

然而,爱西欧100个都会上市,但进入熊市时可能会全线破发,所以token作为早期股权投资的载体是有问题的。 

我们主要还是关注债权ST在当下的机会,只要有底层资产,有抵押物和现金流,我们就能tokenize很多传统的资产,并且用债权的逻辑去改造token。

债权融资的方式很多元,如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企业债券、融资租赁、ABS、REITs等等,这些都是未来可以探索的债权、股债混合型的工具。

融资效率的角度来看,STO的融资效率是远远高于非银机构(债权发行平台)和银行机构的,而且面向全球投资者。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吹起的投资风口和普通人无关

高素质蓝领(区块链著名律师)

行业内很多人没有把证券类代币的本质特征想清楚,证券类代币的本质是证券,代币只是一个修饰词。证券类代币需要连接现实世界的资产或业务,这也是证券型代币和实用型代币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证券类代币和传统数字货币市场,两者的差别很大,重叠度不会超过10%,普通投资者可能不能参与这些投资风口。对于ST可能带来的投资风口,依照我个人的见解,我认为主要有6个方向:1.专用于ST的区块链平台;2.有牌照的中心化交易所;3.去中心化交易所;4.区块链身份项目;5.存托服务机构(含钱包供应方);6.跨链交互协议。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证券代币是区块链行业的倒退

凌凤琪 (CoinTiger创始人)

STO 证券代币确实是行业倒退。打个比方,本来是野生是梁山好汉,占山为王,一转眼STO了,变成为皇军带路的瘪三,还指着纳斯达克撑腰壮胆。招安就有好下场,变成公务员吗?充实Token底层资产,股权注入,仅仅适合一小部分公司。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可能仅限于数字资产的证券化

曹寅(数字启蒙资本和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合伙人)

目前STO有两个内涵,一个是证券的通证化,其次是数字资产的证券化。我个人认为STO可能仅限于数字资产的证券化,不太适合用于物理资产的比如土地房子车辆的发行。 

对绝大部分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来说,在合规上面需要大大加强,另外他们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盈利模式,面临一个取舍,纯ST的交易所,还是不上ST,这是一个艰巨挑战。

如果STO合规化,现有主流的数字货币交易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将是纳斯达克、纽交所、伦交所等主流证券交易所。不管是政策影响力、资金实力还是技术团队的能力和经验,都远远超过现在全世界最主流的数字货币交易所,市场竞争会很激烈。另外,从资产发行者角度而言,他们肯定更愿意在纳斯达克上面上线。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不会带来投机狂潮,而是密码证券回归理性

刘昌用(知密大学发起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通证或代币的性质是用去中心化的密码共识平台发行和流通的信用证券,可以称为“密码证券”,它是个人或组织信用背书的价值载体,它具备什么样的价值和功能,取决于发行者赋予它什么样的背书或承诺。 

如果赋予了类似于股票的对项目经营利润的分红权,那么就可以归为股票类代币,如果赋予了到期还本付息(一般是承诺到期溢价回购)这就具备了债券的性质,是债券类代币。其他可以参照现有证券分类,根据其背书内容区分出不同代币的性质。 

证券型通证是密码经济主流应用的重要成果,相比传统证券能够通过密码共识机制降低证券的发行、流通和监管成本,这有利于融资方、投资人和监管者。 

但如果“证券型通证的时代”指的是重启去年的1CO热潮,那可能就要失望了。去年的1CO热潮是新技术突破原有监管体系的蛮荒状态带来的疯狂,今年投资者正在遭受巨大损失。证券型通证有助于减轻密码证券巨大流动性带来的金融风险,不会带来投机狂潮。它是密码证券回归理性,服务经济的良好开端。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我认为证券通证的时代来了

谷燕西(DAEX基金会主席)

现在做证券型通证项目的融资需求很多,而且是越来越多了,从小型的创业公司到国际体量的大公司,所以市场需求方面是绝对没问题的。

在市场供给方面,美国和加拿大都出现了支持证券型通证的发行和交易平台,美国甚至有相关的法律支持一定类型的公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而且融资的额度完全能满足创业公司的需求。基于以上判断,我认为证券行通证的时代确实来了。 

更重要的是,我相信美国监管会在今年或明年会对相应的证券政策进行修改。当前美国市场的证券型通证最大的障碍是监管制度的滞后。证券型通证在投资额度和投资者范围内都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如果想进一步推广证券型通证,就必须修改现有的证券制度,以便让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到投资中。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大多数STO资产都是传统市场上的次级资产

Alex(HPool CEO,ChainPE合伙人)

短期来看,我个人更看好实用型通证。现阶段来说,大多数STO资产都是传统市场上的次级资产,就好像P2P接收的大多数都是银行不要的次级贷款一样,因为优秀的资产肯定会选择相对健康、体量大、更成熟的市场上市。 

只有当数字资产规模彻底超越传统股市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优秀企业优先选择STO,但是目前无疑还是传统股市更加完善。STO也有其优点,更高效,流通性更强,而且就算是次级资产也会有好的企业冒出来。 

Token的空间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监管下才有更好的发展,纯粹的自由市场或者彻底的约束监管都不好,Token需要监管但是监管要有度,这个度决定了Token发展的空间。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的合规性成本大于收益

左鹏(金丘科技创始人)

证券型代币有其应用场景,但证券型代币的本质依然是证券,由于证券业的高风险特性,各国政府对证券类产品的发行和流通都有着极为严格的监管手段。 

很多国家纷纷表态,对证券型代币的监管将会按照证券法规进行,能满足合规要求发行证券型代币的机构同样有能力发行传统的证券产品,而传统证券市场具有用户量、资金量、流动性、安全性等巨大的优势,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STO都不会成为主流,也不会有很大的发展。 

证券型代币需要满足不同国家极为不同的监管要求,合规成本极其昂贵,而且监管规则的灵活多变与智能合约的不可更改又有冲突,可能代价大于收益,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目前非证券类的1CO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合法的,监管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在区块链上发行去中心化的token最有价值,也最可行。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OKEx将在马耳他建立证券类代币交易所

黎智凯(OKEx金融市场总监)

STO借区块链技术,让一些原本不易流通的金融合约高效、低成本及快速地全球流通及进行结算,大大降低了交易门槛及成本;其次,监管机构将更容易对STO交易进行穿透式监管,监管措施如反洗钱,投资者准入,交易合约设计等更容易把控;最后STO所带来的合规成本下降,使中小企业更容易发行比较复杂的金融合约以管理风险,融资及转售资产,最终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将运作得更高效。OKEx目前已与马耳他证券交易所成了合资公司,并将按其监管框架建立证券类代币交易所。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和UT都是生产关系中的激励介质

楼霁月(Tokenmania创始人)

Security Token和Utility Token是不同生产关系中的激励介质,Security Token属于证券,是公司这一组织方式所有权的代币化和智能化。广义上的Security Token也包括地产和债券等资产的代币化,是现有的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体系下资产的上链。Utility Token是去中心化网络中的原生资产。

目前ST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监管的问题,这里既有本国对于证券监管的要求以及对投资者资格限制,也有证券跨境交易中不同国家监管标准不同的问题。除了监管的问题,ST面临的另一个阻碍是如何同传统金融市场竞争优质标的。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实用型通证更简单

王冠(星云链COO) 

实用型通证和证券型通证其实都还没有被很好的定义,我们就在模糊的定义里模糊的讨论一下。

如果我们把区块链看成一束射线,那么实用通证是从区块链技术面世的原点向未来的探索,是之前没有过的现象和模式,充满混乱和可能性。证劵通证则是区块链技术从原点向过去的反噬,都是已有的模式,通过区块链赋予它新的效率和边界。 

二者都很有价值,但伴随时间的发展将不再是一个数量级的事物。一段时间内,证劵通证会快速爆发,将法币世界资产吞噬,使其数字化,为区块链世界带来新的价值增量,但后劲不足,因其背后映射的组织关系没有本质变化。

如果区块链只是提升了原有系统的效率,那应该是把区块链的意义说小了。未来,解决同样的问题,一是用证券通证+稳定币,另一种只用实用通证就可以了,我猜还是简单的好。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的实施对投资者是一种保护

九妹(CoinAll CMO)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1CO不受监管,行业非常杂乱,导致真正优秀的代币资产也跟着受影响,证券型通证恰巧可以解决这一痛点。一旦STO具备合规性,定将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进场,很多的散户或者普通投资人也会参与其中。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STO的实施将会是一种保护,机构的出现会帮助更多的散户或者投资者进行Token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想玩ST,要看你有没有资格

严挺(众享比特CEO)

old money的背后是大财团和国家机器,他们有自己用顺手的打手和白手套,新经济想玩也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投名状的资格,参见现在P2P的管理。

无论是公司还是新型经济体,正规业务赚钱仍然在第一位,偷鸡摸狗黄赌毒庞氏骗局现在上不了台面,未来也不可能。 

(ST)的成本依然高昂,一个小公司想玩这个,成本不会低,尤其是会面临传统世界各种匪夷所思的诉讼。

我们应当密切关注(ST),但是我们仍然应该业务第一,正向现金流第一,其余就只需等待好时机。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区块链版本的ABS VS 中心化的1CO

徐小龙(DREP创始人) 

STO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STO是一种区块链版本的ABS(资产证券化);STO是一种中心化版本的ICO,所以证券型代币更符合金融模式创新,与code is law的区块链技术关联度不大。 

在全球经济下行和资产回报缩水的大背景下,相较泡沫严重、缺乏监管的utility token(实用型通证),STO提供了相对稳妥和灵活的投资渠道和资本退出方式,尤其是对于风险偏好不高的传统投资机构和old money,其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我个人是技术背景,当初从互联网游戏跳槽区块链行业,也是因为崇尚区块链技术背后的“去中心化”“代码即法律”“资产无国界”等极客精神,然而证券型代币在发行和流通过程中,(第三方)监管和资产托管必然导致“中心化”。

另外,智能合约实现全自动化交易,较难进行风控和清算。还有,跨资产、跨国界流通的前提是全球金融系统建立起共识体系,要求跨链协议的无缝对接以及强大的安全网络。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行情不好,STO也很难募集到资金

某从业者

STO的本质是一种融资工具,现在整个币市行情不好,全球经济形势也不好,STO作为一种融资工具,我觉得它很难募集到资金。无论是发行STO,还是在二级市场上售卖STO,都很难有人去买。 

现在很多人说STO会引领下一波牛市,但我觉得不太可能。尤其是在中国境内,STO的合规性还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是1CO在当前市场行情下的迂回战术?

Sync Lab

STO是1CO在当前市场行情下的迂回战术,还是传统金融市场的新解决方案? 

针对ST的四种形态,股权型、债券型、混合型和衍生品类型,传统的证券发行真的不及STO吗?以美国市场为例,小型企业融股权可走私募或者小型IPO,如果采用STO模式在现行的证券法下遵照Reg A+发行,所需要的合规手续并不比IPO简洁。再者通过STO募资后,企业后续要再进行IPO融资,代币持有人和股东的权益如何分配?这是股权型ST的问题。 

债券和衍生品定价是需要非常复杂的模型来辅助,债券和衍生品的复杂性并非一般投资者可以理解,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债券和衍生品只提供给机构投资人或者合格投资人。再者衍生品很多时候并不是标准化产品,若再采用代币方式发行,其流动性并不能像目前大家预期的一样得到提高。 

诚然,tokenized securities在清算和结算方面较传统的证券更效率,但是市场始终是在权衡多方效率后,最终找到最优解的过程中进化的。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是一种概念化呼喊,渴望政府关注

程超(钛云科技CTO)

STO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和传统行业(包括金融机构)的认可程度。STO更多的是区块链行业的一种呼喊和畅想,以获得政府的关注和支持,STO也是区块链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区块链追求合规化,被更广泛社会群体认可的一个概念化过程。 

STO价值是否被高估取决于能否获得政策合规化,以及传统行业的大规模拥抱。短期来看,还有一定难度,因为当前是大熊市,另外政策还很模糊,真正优质的企业很难大胆拥抱STO。 

即使STO接受了监管,但不代表Token的空间和价值会被束缚。因为STO和Token的市场是重叠的,STO将会为token市场带来更多潜在的用户。同时,STO的合规化经验也可以帮助Token合规化,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安全合法地参与token的投资。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我期待tZERO合格投资人交易的那天

新星(BlockAtelier联合创始人,stofans由该组织发起)

证券型通证是在证券市场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金融之间的尝试,讨论是无法制造新时代的,交易才可能带来新时代。 

目前整个生态都在蓬勃发展,但基础设施仍处于建设阶段,更不用说资金体量、投资者数量、监管和法律的成熟度,这些都是可预期而不确定的。tZERO的合格投资人交易预计在2019年1月开始,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证券类代币应该叫代币类证券

俊晶(WhaleEx CEO )

证券类代币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叫代币类证券,因为它的本质是证券,参与的主体也是原来证券行业的人,只是它的存在形式变成了代币,它可以更好地解决原来证券行业的问题。 

目前证券类代币在币圈传得比较热,是因为币圈有需求,比如期望它成为法币入口,期望它再一次激活目前偏冷的市场。 

但是现在还不是证券型通证的时代,因为普遍的公链基础还不存在,比如用户链上KYC、交易回滚、链上监管等等都还没有做好。 

STO的价值是否被高估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和长期价值相比, STO短期内会被高估, 因为币圈的人对它有很高的期待, 这些期待为证券提供了附加价值, 同时因为它们是新型的证券, 和以往的证券相比, 相似的项目会有一定的溢价。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能将募集成本降低40%

LIQUID VALUE创始合伙人/SINO GLOBAL CAPITAL CEO MATTHEW GRAHAM(马修)

 STO可以作为传统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之外一种更为灵活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发行者设定更高标准和更明确框架的STO,可有效地将优秀企业与不合格公司区分开来,避免1CO时代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此外,相对于传统的集资方式,STO大大降低融资成本,可将成本降低至40%左右。 

另外,证券代币发行(STO)主要的吸引力是,STO将解锁市场急需的更高质量的资本。STO通过创建一个层次更深、分布更广泛的全球潜在投资者和其他参与者网络,有效解锁更多资本。 

许多链下服务,如积极开发和发展中的Oracles, 为链上参与者提供了必要的链下信息,这也是STO生态系统中一个令人激动的领域。 

证券型代币是为在传统领域中流动性较差的各类资产带来流动性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至于实用型代币,它们对于提供业务平台/生态系统内部的深度和交互至关重要。现在市场正在逐步敞开,允许两种代币可以并存。

我们认为,在平台内部,证券型和实用型代币能够以一种共赢的方式共存,而且一定有很多想象空间让两者实现很好地融合和互补。

大佬们怎么评价STO?20位圈内大佬这样说

STO和1CO一样

郭宏才(Bitangel基金创始人)

STO和1CO一样,只是短暂停留。区块链的圈子最终还是会回归比特币,比特币将来一定会到100万一个。

本文的文字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

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优优财经观点,不能作为投资建议,亦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